<cite id="1l9pj"><span id="1l9pj"><var id="1l9pj"></var></span></cite><span id="1l9pj"><dl id="1l9pj"></dl></span>
<ruby id="1l9pj"><i id="1l9pj"></i></ruby>
<span id="1l9pj"><dl id="1l9pj"><ruby id="1l9pj"></ruby></dl></span><span id="1l9pj"></span><ruby id="1l9pj"><dl id="1l9pj"><ruby id="1l9pj"></ruby></dl></ruby>
<span id="1l9pj"></span>
<ruby id="1l9pj"></ruby>
<strike id="1l9pj"></strike>
<span id="1l9pj"></span>
<strike id="1l9pj"><i id="1l9pj"><cite id="1l9pj"></cite></i></strike>
<strike id="1l9pj"></strike>
<ruby id="1l9pj"><dl id="1l9pj"><del id="1l9pj"></del></dl></ruby>
<strike id="1l9pj"></strike>
<strike id="1l9pj"></strike><strike id="1l9pj"><dl id="1l9pj"><del id="1l9pj"></del></dl></strike>
<span id="1l9pj"><video id="1l9pj"><ruby id="1l9pj"></ruby></video></span>
<strike id="1l9pj"></strike>
<span id="1l9pj"><dl id="1l9pj"></dl></span>

家具行業水太深 買家具如何不被坑?

導讀:
當前家具行業有哪些潛規則?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如何才能不被賣家坑?本文揭示了家具行業存在的一些潛規則,以及面對這些潛規則,我們在購買家具時應該注意的事項。

前段時間,在3月15日消費者維權日曝光了家具行業里面一些鮮為人知的行業“潛規則”,于是乎,許多人紛紛感慨:“家具行業水這么深,我買家具總被坑。“那么,福利來了。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家具要怎么買,才不至于被坑。常常被坑的買家,快來看看吧。

家具

盤點家具行業中的那些潛規則:

環保家具不環保

所謂的環保認證標志,“零甲醛”大多是商家的噱頭,目前研究表明,裝修和家具中含有的甲醛,其釋放期長達3到15年。雖然相關部門規定家具企業每年至少兩次法定檢測機構的質量檢測,但是這個過程是企業自行送檢,整個取樣送檢的過程沒有任何監督,有些送檢的樣品并非來自企業制造的家具。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5年,上海市工商局3年4次共抽檢各類木制家具187個批次,有75個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為40.1%,主要是甲醛釋放量超標問題。

選購環保家具

實木家具不“實在”

實木家具相比其他木材家具價格較貴,在利益的驅使下,用其他材料冒充實木家具,以次充好加以售賣的情況屢屢發生。標榜為實木家具,但最終到達消費者中手中的家具卻是實木框架、細木工板材、多層板材、仿實木、貼木皮、甚至高密度纖維板的家具等。市場上比較常見的“假實木”的做法有三類:第一類最普遍,就是在家具表面貼一層實木皮。第二類做法:將經過深加工處理過的實木小條拼接成純實木家具的基材,再在表面貼上一層實木皮,此種方法更具欺騙性。而第三類是伎倆更高、消費者幾乎發現不了的偽造做法是板材正面與反面是薄薄的指接板,而板的中心位置卻是各種膠合板或廢木料。

實木家具

兒童家具問題多

當前兒童家具問題主要集中在兒童家具甲醛超標,家具邊緣設計有棱有角不夠圓潤。據上海市工商局2016年3月抽檢報告顯示兒童家具的不合格項目主要是甲醛超標,結構安全和警示標志。

兒童家具

定制家具貓膩多

當前定制家具問題主要在于定制家具服務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處理消費糾紛也就少了“標尺”,由于是“量身定制”無法更改,商家以此為由“只修不退”,消費者維權在一定程度上投訴無門。定制家具計價模式一般為:材料的實際使用量×單價+主配件費用=總價,而銷售人員在報價時,往往只告訴消費者一個“最低”的標配價格,而制作家具的其他配件價錢還要另計。消費者如果不問清楚,僅按“每米”的報價來計算價格,做好的定制家具一定會超出預算。

定制家具 

真皮沙發多仿皮

銷售員承諾的真皮沙發其實并不是全100%真皮,只有人體接觸面部分才是真皮,其余部分一般是用仿面或者人造革。由于目前沙發制造工藝的提高,很多仿皮無論是在紋理還是色差上與真皮已經很接近,用肉眼基本看不出區別,普通消費者很難分清全皮和半皮沙發。

報價虛高少發票 商品的標價與成交價差距較大,明碼標價變成了“明碼虛價”、“打折銷售”,價格不透明已經成為家具行業的潛規則。此外,經營者只開具收款收據或送貨單,不提供正規發票。當消費者向商家索要發票時,往往被告知發票用完了、開發票就不能享受優惠打折、開發票需要買家自己承擔稅費等。

網購家具不靠譜 2015年,上海市工商局對4家主流電商平臺,和18家實體店銷售的34個批次家具進行了市場檢查和質量抽檢,經檢測,不合格檢出率為50%,其中,電商網絡平臺不合格率為80%,實體店為37.5%,網絡平臺不合格檢出率高出實體店一倍多。除此之外,家具電商還有諸多問題,如售后服務無法解決,產品宣傳和實物差距較大,廠商唯利是圖,以次充好販賣殘次品和家具質量不達標,導致家具電商平臺假貨蔓延。

真皮沙發

賣場承諾“假大空”

購買時銷售人員宣稱免費送貨上門安裝,送貨時要收取運送、樓層和安裝費。很有的賣場承諾“不滿意就退貨”、“終身維修”,可往往無法兌現。家居賣場為了吸引和更好地服務消費者,也有針對性地推出了各項售前、售中、售后等賣場服務條款。實際上一旦出現問題,退換貨總是比較困難。家具、建材等家居產品本身價格、運費、成本等,這些都成了家居產品退貨的阻力。

家具賣場

售后維權路漫漫

目前家具產品未列入國家強制“三包”期限的產品目錄,實行經營者與消費者自行約定的“三包”期限,一旦懷疑家具有問題,商家往往會要求買家提供證明家具不合格的檢測書,這樣會讓消費者陷入兩難:第一,檢測需要自己把家具運到檢測中心,而且成本不低,檢測一件起碼要幾百元;第二,家具檢測完后,等于報廢,如果最后檢測結果合格,或者商家還是不認賬,那么自己損失就更加慘重。就這樣,有的消費者也就自認倒霉就此作罷。

延伸閱讀:被忽悠過嗎?揭秘兒童家具市場的那些謊言

家具檢測

那么,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在了解了這些家具行業的潛規則之后,究竟怎樣選購家具才不至于被坑呢?

一、挑賣場

買家具時一定要選擇正規知名信譽好的家具城。大型知名家具賣場提供的產品品種全、價格低、質量優,還有完善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務。有的賣場還提供“所售出商品負全責”、“先行賠付”、“免費送貨安裝”、“退還差價”及“無理由退換貨”等服務舉措。這樣能最大維護消費者權益。售后服務有保障,用的放心,買的舒心。

二、選品牌

品牌的選擇,消費者可以從廠商成立時間的長短、所獲得的權威認證榮譽(如十環認證、著名商標、知名品牌等)來判斷。同時,數據顯示,知名品牌的投訴案例并不高,僅0.8%左右,且品牌商比較注重品質,可信度更高,因為一旦發生質量問題,對品牌影響較大。選擇知名的大型家具品牌,環保耐用的板材、真實的材料、專業的設計、周到的銷售服務、多年的品牌信譽等等,都是質量的有力保障。

三、聞味道

現在市場上銷售的木家具,除了全實木家具外,多數都有人造板部件,免不了有甲醛或者油漆味。因此在選購時特別要聞聞氣味,一般都有點異味,但如果味道強烈使人流眼淚、打噴嚏,說明家具的甲醛釋放量比較高,就是不能購買的家具,哪怕款式如何吸引人,價格如何優惠,都不能購買。

四、看報告

在購買家具時,一定要先看產品質量檢測報告。國家標準規定,木家具中甲醛釋放量每升不得大于1.5毫克。建議購買達到E1標準板材制作的家具。在購買過程中除了參考檢測報告外,更重要的是參考企業的認證證書,尤其是出自國際知名認證機構的證書。

五、比三家

俗話說:‘“貨比三家不上當”。在家具選購中,可以盡管多看幾家多問問多比比。至于產品的價格差別,少則幾十,多則成百上千,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一定要多看幾家,并多找幾個心儀的家具款式備選,如果同一種款式家具不同店家的價格相差很大,就要了解清楚材料,尺寸是否有很大差別。還有,比主流價格低很多的家具最好也不要選,一分錢一分貨,價格太低一般都是用很次的材料和油漆做的,這樣的家具一不環保二不耐用。多向賣家咨詢,問其廠家情況,如果賣家對于廠家情況都不了解,那說明是有問題的。

六、簽合同

在購買的時候多留心眼,詳細咨詢清楚家具的材質,皮質和產地,并在購買合同上要求商家做出明確的說明,省的不良商家偷梁換柱、以次充好。簽合同的時候還要注意帶著標有尺寸的房型圖,并把大門的尺寸、樓梯的大致情況全部告訴商家,看看你所買的家具是否能夠順利安裝。另外,要在合同中對送貨時間、付款方式標清楚,免得鬧不必要的糾紛。如果可以的話,盡量不要在送貨之前付全款,最好在驗收之后再付尾款。

七、開發票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二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或者商業慣例向消費者出具發票等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消費者索要發票等購貨憑證或者服務單據的,經營者必須出具。商家會以各種看似合理的理由和少許優惠誘導消費者放棄索要正規發票,業內人士建議,如有可能,消費者還是應該索要發票,莫為小錢丟了保障,“萬一哪天門店撤場或者搬遷了,你拿著收據找誰去?”

久久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