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玩笑!就幾張效果圖的虛擬家具,竟賣出300多萬元?
嗨,你對虛擬世界了解多少?要說F君對ta的認識,也就是給游戲人物換換裝~
而今由于全球疫情的持續流行,虛擬世界的出現得到了超常的發展!許多歐美家居品牌選擇在他們的產品和活動圖像中使用虛擬場景。
? Alexis Christodoulou創作的一系列虛擬空間,備受網友推崇
數字藝術家,如Ezequiel Pini、Alexis Christodoulou等已經制作出許多超現實的“舞臺布景”!與此同時,一些數字家具、數字房屋也應運而生。
? Six N. Five創作的Holo-Scandinavian虛擬家具
下面,F君就帶你看看為虛擬世界設計的這些作品,是如何在10分鐘內成交額超過百萬的吧!
10件高價成交的虛擬家具
虛擬家具如此昂貴?
如果給你45萬美元,你會用來做什么?旅游or投資?總之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但是有人卻買了一些“只能看不能用”的虛擬物品。
? Reisinger Studio的創始人Andrés Reisinger及其往期作品 | 圖源公眾號@Cozzare酷贊
近期,阿根廷設計師 Andrés Reisinger 以 The Shipping 為題在網上拍賣了10件虛擬家具,在10分鐘的時間里,總成交額超過45萬美元(人民幣約300萬元),每件都通過NFT認證。
融入NFT概念的虛擬時裝意味著可以很容易地進行交易。NFT是基于區塊鏈的差異性數字資產,兼容NFT的區塊鏈就像一個能夠記錄任何商品的數據庫。NFT理論上可以將現實中具有非同質化特性的事物都錨定起來,實現將現實世界通證化,形成一個價值互聯、信息互通的數字資產世界。
那它們都是些什么呢?比如有一對粉色的辦公桌椅,桌腿采用了球形的設計,椅子有三層的坐墊。
? 一對粉色辦公桌椅 | 圖源公眾號@創下一個新
還有一把“糾結”的椅子、一個像泡泡糖一樣的沙發和造型奇特的金屬斗柜……每一件都十分有意思。
其中的五件作品還提供了實物,有一些仍在制作中,待完成后都將被運送給競拍者。
? 這款銀灰色沙發已經被實體化
實際上,Reisinger的虛擬設計并不是第一次出現實際物品。比如,由2萬個織物花瓣包裹著的「Hortensia Chair」,之前在Instagram上的大火讓Reisinger直接把3D渲染圖變成了真正的產品。
? Hortensia Chair
Reisinger共花費4個多月的時間制作這些虛擬家具。每一件家具都可以放在任何共享的3D虛擬空間中,包括Decentraland、SomniumSpace和Minecraft等游戲世界。
? Andrés Reisinger創作的虛擬作品 | 圖源@Reisinger Studio
另外,這些3D模型還可以用于虛擬和增強現實應用,以創建游戲、動畫和CGI電影。
全球首個虛擬房屋問世
“Mars House代表了下一代NFT”
? Mars House 視頻展示效果
無獨有偶,由當代藝術家 Krista Kim 設計的全球首個數字 NFT 虛擬房屋「Mars House(火星之家)」,近日在 NFT 市場上以超50萬美元(人民幣約330萬元)的價格出售。
? Mars House坐落于群山之間 | 圖源公眾號@創下一個新
Kim 與一位建模師合作,使用Unreal Engine引擎渲染了這個虛擬房屋,設計理念是希望將這個虛擬房屋打造成一個“Light Sculpture(光雕塑)”來體現她關于冥想空間的設計哲學。
? 燈光系統可根據需要調節光的顏色 | 圖源公眾號@創下一個新
交易達成后,買家會收到一份保存在區塊鏈上受NFT認證的3D文件,然后就可以伴隨著 Jeff Schroeder 的歌曲,佩戴AR或VR眼鏡享受色彩斑斕的數字環境。
? 客廳區域 | 圖源@創下一個新
Mars House 建造在群山之間,采用開放式設計,配備了鋼化玻璃和織物制成的物品,包括用餐、休息和睡覺區域,還有個超大游泳池。
? 餐廳區域 | 圖源@創下一個新
Mars House 的設計初衷很純粹,在疫情的籠罩下,精神健康已成為每個人的首要關注。每個人都需要借助室內環境,來治愈和承載內心更多的創新和想法。
? 臥室空間 | 圖源公眾號@創下一個新
從概念上來講,這個虛擬房屋是適用于未來AR與Metaverse生活方式的NFT 2.0。
Kim表示,“我們未來會通過自己喜歡的數字3D NFT來管理AR環境,可以和AR朋友坐在一起喝喝香檳、舉行會議,只要我們愿意,最終都可將物理環境轉置虛擬空間。”
延伸閱讀:全球首家3D數字建模工場啟航,共筑創新零售家居商業生態
? 戶外空間 | 圖源公眾號@創下一個新
這些虛擬作品的成功拍賣,不禁讓我們對未來空間及家具設計商業模式有了更多的遐想。同時資本對虛擬藝術投資品的青睞,在未來也很有可能孕育一個全新的市場。
但:家居品牌應如何利用數字化機會?在全球疫情阻隔下,如何更好地擁抱數字虛擬世界?買家又能從這些虛擬藝術品中,獲得多少樂趣?這些值得我們深思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