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番禺五村將共同打造紅木特色小鎮
■紅木小鎮效果圖。
■紅木小鎮示意圖。
作為龍頭的南浦村打造紅木商業步行街,引入“旗艦店+體驗式”展銷業態
不少紅木企業的發家地——廣州番禺區石碁鎮南浦村,將迎來一輪新蛻變。
新快報記者昨日獲悉,南浦村舊村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日前獲廣州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城市更新專業委員會審議通過。根據規劃,未來番禺五村將共同打造面積達12平方公里的紅木特色小鎮。南浦村作為產業核心區,在舊村改造后將化身龍頭,引入“旗艦店+體驗式”的紅木展銷業態,打造紅木商業步行街,并發展集文化創意、休閑旅行、配套設施于一體的特色產業集群。
優勢特色
“廣作紅木特色小鎮”
臨近地鐵石碁站土地價值高
歷經數十年積累,番禺區石碁鎮沿市蓮路形成了廣州首條紅木產業帶。截至2016年底,石碁鎮有紅木家具及配套企業約62家,從業人員近萬人,年產值約33億元,是全國唯一一座“廣作紅木特色小鎮”。為適應新時代發展,急需促進紅木產業等傳統優勢制造業智能化提檔升級,由紅木制造業升級為紅木服務業。
會上,規劃稱南浦村已具備全面改造的條件。一方面,項目位于地鐵石碁站周邊,土地價值高,通過實施鄉村振興策略,實現區域協調發展,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整體提升該地區的城市門戶形象。
早在2017年5月,南浦村更新改造項目便已被列為2017年城市更新重點項目十三條舊村全面改造計劃之一,同時這又是番禺區紅木小鎮的起步區。
另一方面,2017年8月,已征求全體南浦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改造意愿,有86%的股民同意采取全面改造的更新方式。村民對改善居住環境、提高集體經濟水平有強烈的意愿,村莊改造條件成熟。
為解決村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南浦村現狀經濟收入低下、公共服務設施不足、村容村貌臟亂差等之間的矛盾,番禺區政府結合紅木小鎮的規劃開展南浦村舊村全面改造工作。而本次控詳規調整的通過,標志著南浦村全面改造邁出重要一步。
更新方案
五村共建12平方公里紅木小鎮
南浦村六成復建物業發展紅木產業
南浦村位于番禺區東南部石碁鎮,村域面積約182.82公頃,東臨石樓鎮赤山東村,南接亞運城,西鄰京珠高速,北靠尖峰山城市公園,是番禺紅木小鎮的重要組成部分。
村域內有現狀地鐵4號線石碁站,半小時內可達番禺區大部分地區;1小時內可連接白云機場(22.900, 0.32, 1.42%)、廣州站、廣州南站、南沙客運站等重要交通樞紐;虎門二橋開通后30分鐘可到東莞虎門站,70分鐘到深圳寶安機場;具有良好的地理區位和交通優勢。
據介紹,2018年5月,市城市更新領導小組會議審議原則通過南浦村的策劃方案。根據方案,更新改造范圍62公頃,規劃總建設量128.37萬平方米,其中安置村民住宅復建量22.32萬平方米(含公服2.21萬平方米),物業復建量約43.91萬平方米,融資建筑總量29.16萬平方米等。發展目標為紅木小鎮、文旅高地,功能定位是集產業、旅游、文化、生態、居住五位一體的復合功能區。
在產業發展研究上,方案明確該區域將打造“一帶一核兩片區”的產業布局,產業發展目標為建設華南地區“大紅木”產業基地。據悉,紅木小鎮設計石碁、石樓兩鎮,包括石碁、官涌、永善和南浦、赤山東村五村,面積約12平方公里。聚集紅木生產銷售企業約62家,2016年總產值33億元,成為特色鮮明的產業發展區。
具體來看,將對紅木小鎮產業鏈進行整體轉型升級,以南浦村為龍頭,打造紅木小鎮產業核心區域,其余四村升級生產、物流、文旅等配套功能,打造頗具特色的產、文、旅融合發展的特色小鎮。
規劃亮點
打造五位一體的復合功能區
家居旗艦店和體驗式購物中心成核心
本次規劃調整范圍共62公頃,為南浦村更新改造范圍。目前,南浦村的村居主要位于用地中部、市蓮路兩側(北為舊村、南為新村);舊廠房圍繞村居周邊無序布局并與村居混雜。現狀總建設量約68.91萬平方米。本次方案除保留建筑質量較好的新村、文化遺產及無改造意愿的國有等用地外,其余擬進行拆除重建。
規劃稱,在去年通過的策劃方案基礎上,南浦村的發展目標擬定為番禺東部之星,紅木特色小鎮;打造家居產業示范商區、廣府文化體驗之地、尖峰山畔宜居社區、精細品質生態典范。功能定位則為產業、旅游、文化、生態、居住五位一體的復合功能區。
其中,“產業”是以紅木產業為核心,引入旗艦店+體驗式的紅木展銷業態,智能家居研發辦公;“旅游”發展將作為特色,發展城市旅游、生態文化旅游、科普教育旅游;“文化”以紅木文化為核心,嶺南文化為魂,引入嶺南匠藝,樹立地區文化牌品牌;“生態”則以尖峰山為依托,打造生態宜居的居住環境,營造宜居的氛圍;“居住”配套則作為基礎,配備人才公寓,宜居村落和現代住宅,營造宜居氛圍。
按照規劃,南浦村將作為廣州南拓和番禺東部崛起戰略的載體,承擔起紅木藝術國際展示窗口、華南首個智慧家居創新平臺、廣府文化傳承與體驗之地這三大產業定位。控規調整范圍內產業規模約60萬平方米。
值得關注的是,南浦村將打造“一核兩軸多組團”的規劃結構。其中,“一核”是以家居旗艦店和體驗式購物中心構成的核心商業區;“兩軸”是東西產業發展軸和南北綜合發展軸;“多組團”則是核心商業組團、產業綜合功能組團、生態宜居組團。
除了引入商業旗艦等,還將構建市蓮路沿線商業界面與入口,營造連貫的步行商業環境,并設置紅木商業步行街。此外,還將預留三條主要望山視廊,打造山城相望的景觀格局。
功能配套
沿商業街布置塔樓
塑造紅木峽谷
在建筑控高和天際線方面,規劃提出,沿中軸商業街兩側有序布置塔樓,塑造“紅木峽谷”。南北向上,與自然山體契合形成豐富的天際線,沿尖峰山建筑降低,整體距離市蓮路、富怡路以及尖峰山呈現“遠高近低”的態勢,形成具有韻律的天際輪廓線。
同時,在東西向與南北向的高度控制走廊交會的核心處,集中打造120米高度核心區,塑造地標形象。而村保留地塊則將按照現狀控制,新建商務辦公、居住建筑按80-120米錯落有致布局。
在慢行交通系統上,規劃提出在市蓮路南側通過道路兩側的人行道使地鐵站與居住步行空間相連接;在市蓮路北側通過人行道、過街通道等使地鐵站與北側商業步行街及文化街銜接。
交通方面則按小街區密路網開發模式,優化道路紅線寬度及線位,并加密支路網優化道路結構。調整后道路密度由7.38公里/平方公里提升至11.64公里/平方公里。新增“兩縱四橫”6條支路;增設社會停車場3處,共約216個停車位;增加公交首末站1處,用地面積3360平方米,結合建筑裙樓設置。
令人期待的是,改造還將完善區域內的公服配套,調整后公建配套設施建筑面積約5.87萬平方米,共設設施76處,較現行控規增加70處。其中,36班小學、18班小學各一處;9班幼兒園和15班幼兒園各一處。
(作者:沈逸云 原標題:廣州番禺五村共建紅木小鎮)
- 上一篇:皇朝家俬人事多人職位變動
- 下一篇:9月BHI上漲,銷售業績冰火兩重天